从职场新鲜人到也算是有点资历的公司人,很多人渐渐熟稔了关于“圈子”的特征和规则。
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几个群体的连接点,不过一些工作三年以下的受访公司人并不认为自己拥有这么多圈子。他们只是认同了“朋友圈”的概念,这个“朋友圈”多半有比较复杂的人员结构,把小学同学、聊得来的同事、工作中认识的人,甚至网友一网打尽。
工作超过三年的公司人则表示自己开始有一些固定交往的人群,他们普遍认为这不带有利益关系,但的确有时候能帮自己一些忙。这其中,“校友圈”是在职场上最常见的。虽然工作中大家都很平等,但有一层校友关系的人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,在人际关系方面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优势。
“校友圈”是一个既定的存在,除此之外在工作中会认识很多同行,这会成为一个“同行圈”。如果不是每天闷头做研究或者做后勤的岗位,可能还会和很多第三方打交道,最后形成了一个广泛意义上的“工作交际圈”。工作了三至五年的公司人很多都有这三个圈子,平常工作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其成员们寻求解决方案。
在一开始的时候,许多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,“我”和圈子之间是可以双向选择的。如果知道某一个人群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,可以试图通过各种方法结识该群体里的人,然后经熟人引入。但如果自己有很多想法又找不到完全符合自己设想的圈子,一个可靠的方法是自己组织,从现成的“朋友圈”中培养起来,并且通过人带人的形式把它壮大。
年轻的公司人能够从圈子里实现自己的快速成长——因为那些经验丰富的前辈或者同龄中比较优秀的人,他们可以让刚刚开始职业道路的公司人少走一些弯路。而一些基于兴趣的圈子存在的意义,在于可以让人开阔自己的思路,认识很多日常工作中没法接触到的人。
在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人脉所占的比重要远远超过个人能力,在卡耐基看来,人脉占一个人成功因素的比例高达85%。按照吉拉德的“250人法则”,一个普通人的人际关系大约维持在二百五十人左右,而圈子可以将这个数目以几何倍数扩大,并且这样的人脉称得上优质——基本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以及高于自己。
圈子里的核心人物通常在一个行业中做得不错,或者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展露出特别的天分。除了这种角色外,还会需要能担负传递、沟通、暖场等功能的角色。就像在一场小型聚会上,有开场时站在聚光灯下致辞的人,有端茶送水的人,有在门外接收快递送货的人,也有在会场里专门介绍新老成员互相认识的人,各自都有分工。
在圈子里担任什么角色,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在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。这样的角色如果发生变化,也可以看做是公司人自己本身改变的过程。
Copyright C 2010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009job.com 浙ICP备17056111号-2
地址:东阳市振兴路 EMAIL:hr#009job.com(#改@)